【美國生活】疫情之下的反思:淺談成為自由工作者,在家工作一年後的心得

在家工作這條路上,依然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,但是一邊做一邊學,總是會進步的!

Tzu-Chin Lee
工程師小夫妻

--

受到疫情的影響,“ Work from Home ” 和 “ Remote Work ” 再次成為話題,更多人開始思考在家/遠距工作的可能性,尤其是工程師、設計師、內容創作者…或許會逐漸成為未來的趨勢呢~

在家工作一年多了,這個家,指的不是固定的房子、固定的居所,有可能從台灣搬到美國或者任何地方。以我來說,目前差不多有一半的時間待在台灣,另一半在美國。

一年說長不長,說短也不短,我很清楚自己還有很多沒有掌握好、需要學習和練習的地方。不過,今天只是心血來潮想與你們分享這個特別的經驗,一年前的我也還是個固定打卡的上班族,不曾想過自己會離職、成為自由工作者在家工作呢~

以下,和你分享幾個我的小小心得吧:)

「想要真正的自由,

你必需要先自律。」

Photo by Frank Vessia on Unsplash

以前我在讀書或者上班的時候,都會按時完成學校的作業和老闆交代的工作,直到離職之後,我對自己的時間擁有百分之百的掌控權,反而經歷了一陣子混亂的時期:有時候因為偷懶而浪費了很多時間;有時候做事又太專心甚至廢寢忘食,連吃飯睡覺這種最基本的事情都沒做好…這才發現,其實要去遵循一個已經訂好的規範是相對容易的。我相信,剛開始在家工作的人肯定很有同感,看到這裡都會忍不住會心一笑吧~

後來經過不斷地學習調整,終於漸漸找到自己的步調,根據自己描繪出的理想生活樣貌來規劃工作,並且學習享用時間,找回生活的主導權。

在「對的時間」

和「對的地點」

做「對的事情」

Photo by Kaylah Otto on Unsplash
  • 先來説說地點的部分:

在家裡工作的好處是:比較舒適自在,但同時誘惑也比較多,可能隨時想吃個零食、看個劇、甚至到床上躺一下,難免容易分心。所以當工作量比較大、需要更專心更有效率的完成的時候,我會選擇去圖書館做;偶爾想要輕鬆工作的時候也會去咖啡廳,根據不同需求選擇適合的工作環境,效率才會最好。不過,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,只能乖乖待在家裡工作囉~

  • 再來是時間的部分:

非常需要動腦的事情盡量不要安排在睡前,因為很可能還沒告一段落就要去睡了。我之前就常常因為這樣失眠一整晚,腦袋一直在思考剛才還沒解決的工作,太亢奮而無法放鬆,導致隔天精神狀況很差,真的是得不償失啊!

現在,我通常會在睡前擬好隔天的任務清單,把未完成的待辦事項列清楚,一方面這樣可以減輕心理壓力,讓晚上更好入眠;另一方面隔天就可以比較快進入工作狀態。

另外,由於我人在美國,與台灣有時差,所以時間的安排也會有所不同。像是我會在早上(台灣的晚上)與客戶進行討論;而美國下午的時間是台灣的半夜,這時候我就可以享有安靜的時光專心做事了。到了傍晚,我可能會先做個簡單的運動,接著煮一頓健康的晚餐,告訴自己該「下班了」,畢竟在家工作很容易不小心忘了下班,所以有一個簡單的儀式來提醒自己也是不錯的方法呢~

時程規劃管理:

將長期目標拆解為短期目標

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

身為自由工作者,與上班族最大的差別就是:沒有老闆盯進度。同時,也意味著沒有人幫你安排工作,因此,為自己「事先規劃好要做的事」變得格外重要!

一個遙遠的目標,可能因為距離截止日期還很久遠,而沒有意識到要執行的壓力,或者因為目標太大而缺乏動力,因此需要將這個大目標拆解成比較小的計畫,也就是階段性的目標;同理還可以再拆解成更小的具體步驟。

清楚知道自己手上有多少要執行的工作、以及每件工作的先後順序,列出工作清單之後,估算每個小任務需要的時間(這部分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,才能夠更精確地估算),最後,排進行事曆並且按部就班執行前面規劃好的進度,就會比較容易一些。

沒有動力的時候怎麼辦?

走出倦怠低潮的方法

Photo by Vladislav Muslakov on Unsplash

之所以要挑選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作為事業,就是為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更容易有足夠的動力去面對。每次心裡出現雜音、開始產生懷疑的時候,就問問自己:「我嘗試過了嗎?我有多努力去做?」

當然,難免還是會遇到沒有動力的時候,可能是工作上遇到挫折而覺得沮喪,也可能單純是自己的狀態不好。一旦察覺自己無法好好做事的時候,其實不必免強,因為免強自己在狀態不好的情況下去做不想做的事情,不但效率會變差,心情也可能變差,更可能因此進入一個負面的循環。

所以只要對自己有足夠的理解,就會知道什麼時候需要暫停一下喘口氣了。每個人喘口氣的方法跟需要的時間長短都不太一樣,像我自己覺得沒有動力的時候,就會放下手邊的工作,可能看場電影、出門晃晃,轉換一下心情,不一定每次都能馬上回到工作軌道,如果那陣子情緒比較低落的話,也不要吝嗇給自己多一點時間,調整好之後再重新回到工作崗位,其實會更有效率。這也是自由工作者的好處之一:時間的安排比較彈性。

另外,關於排解的方法,在這邊我想提供「兩個方向」給你思考一下:

  • 第一個是:「吸收」跟「產出」的關係

工作的時候,我們會不斷消耗能量來產出,這件事情很容易造成身心靈跟腦袋的枯竭,所以記得需要適時地補充能量,例如學習新知識,讓自己吸收一些新的養分,接下來才有力氣繼續生產的工作。

除了網路上的免費資訊之外,我也會用付費的平台來學習,主要是因為網路上充斥著太多品質不一而且碎片的資訊,需要花很多心力去篩選和拼湊,因此,在我需要快速且有系統學習的領域,我就會考慮付費學習,而「Hahow 好學校」就主打學校沒教的事,若有興趣的話,改天我再來另外分享吧~

  • 第二個是:「腦力」跟「勞力」的不同

如果我們工作的時候花的是腦力,當我們覺得累的時候其實是大腦累了,而跑去睡覺這件事主要的目的是讓「身體」休息,不是「大腦」,所以這時候睡覺並不是最有效的恢復方式,「運動」才是!

以上這兩點都是在生活中很容易實踐,去驗證看看結果的,真心推薦大家可以試試看喲!

常用的工作管理/

目標設定/

品質管理方法

Photo by Helloquence on Unsplash

關於在家工作,其實已經有很多人分享過更專業的文章,以上只是單純分享我的個人經驗而已~接下來也稍微介紹一下幾個常見的工作和目標設定的方法:

OKR 工作管理法:

  • O:目標 ( Objectives )
  • KR:關鍵結果 ( Key Results )

設定 OKR ( 目標與關鍵結果法 ) 的步驟:

  1. 設定每 3 個月要達成的目標(先專注在前 3 個月)
  2. 目標不超過 3 個(初期 1 個就好)
  3. 每個目標要有 3 個可量化的指標
  4. 每週審視達成了多少,再做調整

設定 OKR 目標的原則,可以參考 SMART 目標設定心法:

  • S:明確的 ( Specific ),具體
  • M:可衡量 ( Measurable ),可量化
  • A:可達成 ( Achievable ),難度適中
  • R:相關的 ( Relevant )
  • T:有時間限制 ( Time-Bound ),將大型目標切割成較短時間內能完成的小目標來衝刺

而品質管理可以參考 PDCA 循環:

  • P:計畫 ( Plan )
  • D:執行 ( Do )
  • C:檢核 ( Check )
  • A:調整 ( Adjust )

以上是企業常使用的工作管理/目標設定/品質管理方法,但其實也很適合用在個人身上呢!關於這些方法網路上都有更多詳細的介紹,就不在這裡多做說明囉~

簡單好用的專案管理工具

Photo by Jo Szczepanska on Unsplash

為什麼要特別強調「簡單」呢?當然是因為太複雜太難使用的工具我也不會用啊😆 下面介紹幾個我常使用的工具,不論是一個人或者團隊協作,都非常方便好用!

  • Google Drive:雲端硬碟,備份與同步檔案。
  • Google Calendar:日曆,可以畫出類似甘特圖的專案時間排程,讓團隊了解專案進度和重要的會議或截止等日期。
  • Trello:視覺化的看板管理,打破時間軸,用類似便利貼的概念,拖曳卡片的方式,整理分類與管理進度。非常簡單易懂、又可以多人管理、即時同步,因此也很適合團隊共用。
  • Notion: 結合筆記、待辦清單、專案管理的軟體。使用上非常彈性,而且功能很強大,相對初學會需要花一點時間上手:)

似乎不小心一口氣講了太多 😅 因為有很多新的感受和體悟想要分享,想到哪說到那,內容可能有點發散,如果你對哪個部分特別有興趣,歡迎讓我知道喲~之後再獨立出來分享 😊

整理一下文章裡提到的內容:

  • 想要真正的自由,你必需要先自律
  • 在「對的時間」和「對的地點」做「對的事情」
  • 時程規劃管理:將長期目標拆解為短期目標
  • 沒有動力的時候怎麼辦?走出倦怠低潮的方法
  • 常用的工作管理/目標設定/品質管理方法
  • 簡單好用的專案管理工具

謝謝你看完這篇不專業的分享,儘管內容並不深奧,還是希望能給你帶來一點不一樣的啟發 ❤️

--

--

Tzu-Chin Lee
工程師小夫妻

與先生相識於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,研究所畢業、工作不久之後,在交往滿七年的時候結婚了~ 籌備婚禮的一年多以來,有好多想分享的事情,於是決定藉由這個小小的平台,開始記錄、分享小夫妻的新生活。撰寫的內容會先從我們用心籌備的婚禮開始,未來也會加入我們都喜歡的旅遊,以及任何值得記錄給自己、分享給大家的點滴😊